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衔接与联合会审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01 17:14: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9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衔接与联合会审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衔接与联合会审办法的通知

平政办发〔2009〕9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中央、省驻平有关单位:

《平凉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衔接与联合会审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定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九年五月二十日







平凉市国土资源管理

部门工作衔接与联合会审办法



  第一条 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执法监管,明确各级责任,规范执法程序,切实维护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2007〕6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配合,规范项目联合会审制度,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条 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对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项目审批、施工许可、土地规划、注册登记、房屋产权认定、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积极与国土资源部门衔接、沟通、协调解决。

第四条 发改部门在建设项目核准、审批、备案时,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应依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或土地划拨决定书确保项目用地的合法性。

第五条 新建项目在建设前,规划部门应严格审查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实际用途是否与出让或划拨用途一致,审查合法的方可办理和发放“一书两证”及其它审批手续。如存在改变土地用途、非法租赁集体土地进行项目建设的,应暂停办理和发放“一书两证”及其它审批手续,并将相关情况通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在接到通报后3个工作日内,对用地单位的用地进行再审查并向规划部门反馈意见。

第六条 新建项目在建设前,建设部门应严格审查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审查合法的方可发放建设施工许可证及其他审批手续。如审查后发现未取得合法有效的用地手续的,应暂停发放建设施工许可证及其他审批手续,并将相关情况通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在接到通报后3个工作日内,对用地单位的用地进行再审查并向建设部门反馈意见。

第七条 申请注册人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土地工商注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查申请注册者的土地使用权来源、登记、变更等手续,审查合法的方可登记、注册、发放相关证照。如发现有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或土地使用用途和所申请登记的企业、个体性质不一致的,应暂停登记、注册工作,并将相关情况通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在接到通报后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注册地块进行再审查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馈意见。

第八条 房屋所有权人在向市房屋产权登记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房屋转移、变更登记和房屋所有权证书时,房屋产权登记部门应严格审查申请办理转移、变更登记和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及其他申请资料,确认程序合法、证件齐全、内容相符后方可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变更登记。如申请人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或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上的姓名、用途、面积与房屋产权申请事项不符,应暂停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及相关手续,并引导申请人及时与国土资源部门联系,补充完善后方可重新提出登记申请。

第九条 环境保护部门对新建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及时通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企业用地的合法性,审查合法的方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审查发现企业未取得合法有效用地手续,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环境保护部门应暂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条 企业、个人申请以土地资产抵押贷款的,银监部门应责成各金融机构予以审查,对未取得合法有效手续,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的,不予发放贷款,并将申请人(单位)相关申请资料移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 各职能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对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问题积极和国土资源部门衔接,反映;国土资源部门要对相关部门提供、反馈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并积极和相关部门衔接妥善解决。

  第十二条 参加会审的单位和部门: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煤炭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安监局、市工商局。

第十三条 土地、矿业权会审的依据:

(一)有关土地、矿产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国家有关土地、矿产权属、估价、用地的法规、规章;

(三)有关土地、矿产评估、处置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程;

(四)报批文件、估价报告及附件的规范格式和标准。

第十四条 土地、矿业权审查内容:

(一)土地权属来源、土地估价报告、土地处置方案是否合法,矿业权属来源、矿业估价报告、矿业处置方案是否合法;

(二)土地权、矿业权属是否无争议、地类和界址是否清楚、面积是否准确、用途是否符合规划;

(三)土地估价报告格式是否规范、评估依据和方法是否合理、评估结果是否准确;

(四)土地权处置方案是否可行、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矿业权处置方案是否可行、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

(五)是否存在非法使用和非法转让土地等土地违法行为;是否存在无证勘探和以探代采等矿产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 土地、矿业权会审的程序与时限:

(一)报送单位应当报送下列资料:

1、报送单位的相关文件;

2、土地估价报告、土地估价技术报告和矿产估价技术报告;

3、土地和矿产处置方案;

4、土地、矿产权属证明;

5、土地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和矿产位置图。

(二)受理与送审

  市国土资源局在接到报批文件和附送材料,进行登记后,检查申报材料和申报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如申报材料和手续齐备,正式受理,在2个工作日内送各会审部门审查;如申报材料和手续不完备,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单位补报材料、补办手续。

(三)审查

各会审部门对土地估价报告、土地处置方案和矿产估价报告、矿产处置方案进行审查,在3个工作日内对土地和矿产估价报告、处置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填写《土地资产处置方案会审意见表》、《矿业权处置方案会审意见表》送市国土资源局。

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审查,并汇总各会审部门意见,形成处置方案及会审意见表。

(四)会审

会审会议不定期召开。会审会议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或分管副局长主持,其他相关会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就会审事项做出说明。会议对土地估价结果及处置方案、矿业权处置结果、处置方案进行审定,做出予以确认或不确认的决定,对处置方案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或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补充材料、修改报告、重新报批、再行会审等其他决定。

(五)批复

根据会审决定,同意确认和处置方案的,由市国土局在2个工作日内办文答复;不予确认和处置的,将有关材料退回申请单位。

  第十六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县(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衔接与联合会审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广州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取保证金管理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州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取保证金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取保证金的管理,制止乱收保证金行为,维护国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收费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证金是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下称单位)为保证某一项社会管理职能的履行,在一定的期限和规定范围内向被管理者收取一定数量抵押款。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市以下(含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取保证金,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广州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权限负责对辖区内收取保证金的行为实施监督。
财政、审计、监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价格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保证金立项的依据:
(一)国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二)国务院各部门颁发的行政规章。
(三)省人大和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四)市人大和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经省人大批准)和行政规章。
第六条 下列情形不得设立保证金:
(一)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以外的。
(二)履行某一项社会管理职能时,已有具体行政或经济措施制约的。
(三)多个单位共同履行同一项社会管理职能时,未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其中一个单位负责的。
第七条 收取保证金,应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向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提交设立保证金的书面申请,内容包括收取保证金的项目名称、标准、范围、法律依据等。
(二)价格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15日内批复。
(三)经批准收取保证金的单位,应按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期限和标准收取,并在收取保证金时出示批准收取保证金的文件。
第八条 收取保证金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市属单位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区属单位报区价格主管部门,县级市属单位报县级市价格主管部门。
由区、县级市价格主管部门按规定批准收取的保证金,应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收取保证金。
第九条 经批准收取保证金的单位,持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到同级财政部门申领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票据。
第十条 经批准收取保证金的单位向被管理者收取保证金时,双方必须签订协约,协约内容必须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十一条 经批准收取保证金的单位,在被管理单位已按规定完成保证事项后,必须及时足额退还保证金,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退款和抵扣保证金;未按规定完成保证事项的,可按规定抵扣保证金。
保证金退还时,其利息也应同时退还。
第十二条 经批准收取保证金的单位应设专门帐户,将保证金及时、完整、准确登记入帐。不得将保证金本金和利息挪作它用。收取保证金应纳入同级财政专户管理。
按规定抵扣保证金的金额,应全部上缴同级财政。
第十三条 收取保证金的单位应接受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举报、投诉违反规定收取保证金的行为。
新闻单位以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规定收取保证金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处理:
(一)超越权限擅自设立保证金或不按规定范围、标准收取保证金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纠正,并将违法所得的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缴交者;无法退还的,上缴同级财政。
(二)已按规定完成保证事项,仍扣押保证金的,给予警告、责令其退还保证金,并向缴交者支付拖欠金,每拖欠1日按应退保证金的2‰计付。
(三)退还保证金不按规定同时退还利息的,责令限期退还利息。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处理:
(一)不使用财政部门规定的票据。
(二)将保证金挪作他用的。
(三)不按规定将抵扣的保证金上缴同级财政的。
第十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10月29日

关于印发《建设部科技司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建设部科学技术司


关于印发《建设部科技司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建科综函[2006]68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署有关单位:

  现将《建设部科技司2006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在安排工作时参考。


建设部科学技术司
二○○六年五月十五日

建设部科技司2006年工作要点

  2006年科技司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部中心工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提出建设领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资源节约的政策措施,对“十一五”建设科技工作作出部署,做好“十一五”科技规划编制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工作,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工作,小城镇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和技术集成应用工作,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一、部署“十一五”建设科技工作

  (一)召开全国建设科技工作会议,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工作,总结“十五”工作经验,统筹安排“十一五”建设科技工作,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提高建设事业发展水平的政策措施。

  (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建设事业实际,研究制定《建设部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提出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三)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修改完善《建设事业“十一五”科技规划》,印发各地,指导“十一五”期间建设科技工作。

  二、组织实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一)落实建设事业“十一五”重大科技问题在国家科技计划立项研究。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以及“资源环境”、“公共安全”、 “信息化”等重点领域,选择关键技术,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和论证工作,争取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推动建设事业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工作。

  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主要开展城镇化动态监测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城镇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工程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研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数字城镇和综合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建筑工程装备、产业化、绿色建筑材料与新产品研究开发等工作。

  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信息化等领域,主要开展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技术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与示范、城市公共安全综合保障技术研究、信息化促进建筑业现代化工程研究、对地观测技术在城市重大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等。

  (二)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科技研究。组织实施建设部与科技部签定的“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推动绿色建筑科技向纵深发展。继续实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组织课题验收,做好成果的推广转化。组织“十一五”科技计划中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工程建设。

  (三)开展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组织实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研究与示范》,研究制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并与科技部联合印发。继续组织实施国家“863”项目“城市污水处理设备成套化标准研究”,开展相关标准制订修订的研究。

  三、着力抓好建筑节能与资源节约工作

  (一)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法制建设

  1、结合《建筑法》的修订,构建建筑节能法律制度基础, 制定并争取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明确各相关主体和环节在建筑节能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必须承担的义务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建立建筑节能的基本制度,促使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积极支持地方对建设领域资源节约工作进行立法,建立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

  2、抓住《节约能源法》修订的机遇,积极向全国人大汇报,争取将建筑节能作为一章写入该法,确定法律地位。

  3、研究制定节能省地型建筑及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立足于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财政投入、税收调控、市场监管等办法,营造有利于建筑节能的经济环境。

  4、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经济激励政策。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提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经济激励政策的方案,并选择城市进行示范。

  (二)强化建筑节能工作监管力度

  1、继续加强新建建筑执行强制性标准监督检查力度。配合质量司、标定司进一步完善检查评价标准,组织协调并参予做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协助全国人大做好《节约能源法》执法检查工作。

  2、推进建筑节能统计工作,配合标定司完成《建筑节能统计标准》的制定,并结合“联合国开发署中国终端能效项目”的实施,摸清建筑用能基本情况,为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3、建立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对低能耗、绿色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等类型建筑的节能性能实行测评标识管理,依托现有建筑工程咨询机构及资质和工程管理体系,开展节能检测、咨询、标识服务。

  4、积极研究发展建筑节能服务业政策措施,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为建筑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依靠市场机制,促进建筑节能服务业发展。

  (三)重点强化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节能监管

  1、制定建设部《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提出针对此类建筑的节能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

  2、研究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能源审计制度的政策措施。基本思路和做法是通过组织对用能单位用能活动的检查、诊断、审核,对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增强政府对用能活动的监控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

  3、研究建立能耗定额制度,组织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及政府办公建筑的能耗统计工作,确定重点用电单位,根据其历年用电情况、节电潜力等因素,确定能耗定额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将用能信息以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示,逐步形成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的社会监督机制。

  (四)组织和促进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

  做好建筑节能国家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针对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和热点科技问题,着力组织重大关键技术、工艺、材料、部品的研究攻关,促进各地和社会各类科技资源整合,适应市场,抓住工程应用需求,合力开发,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构建具有产业规模和工程化技术配套的建筑节能技术供应链,为建筑节能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组织实施“国家十大节能工程”的“建筑节能工程”

  1、根据批准的《建筑节能工程实施方案》,做好示范工程的遴选、评审、审批工作。进一步研究示范工程管理办法,保证示范工程顺利实施。

  2、实施建筑节能工程将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既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又通过需求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采用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保证建筑节能工程的实施。

  (六)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能力建设

  1、加强部建筑节能中心能力建设,依托部建筑节能中心开展建筑节能日常管理工作。对各地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着力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执行能力,加强建筑节能监管。

  2、充分发挥建设部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督促、检查、协调的职能,努力形成统筹规划、部际协调、部内分工协作、各司其责、共同推进工作的格局。

  (七)配合做好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工作

  配合城建司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建筑节能政策的协调配套,以体制创新全面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建筑节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八)做好“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筹备工作。

  着重做好大会主题的深化和论坛主题的充实工作,同时组织好扩大主办国别和参会、参展的组织工作。

  (九)配合做好“世界水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召开工作

  开展“世界水大会”中国论文的征集、评审、编辑和出版工作;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会和参观;邀请有关部委领导出席大会,配合城建司组织分论坛活动;协助开展资金筹措和组织招展工作。

  四、深化小城镇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研究和技术集成、推广与示范

  (一)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在小城镇发展战略、规划标准、相关政策研究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二)组织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各相关课题研究与验收工作,组织实施 “小城镇人居环境和资源利用研究” 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小城镇与村庄建设提供先进适用技术。

  (三)研究吸纳小城镇重大科技项目各课题研究成果,制定并印发《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

  (四)加快推进中荷“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技术及示范”合作项目实施,集成完善经济适用技术,纳入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污水、垃圾收费制度改革的政策研究 ,通过示范总结经验并在西部地区推广。

  五、加强部政务信息化工作

  (一)加快编发“十一五”规划

  1、印发《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一五”期间建设事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

  2、制订印发《建设事业IC卡“十一五”规划》。根据国家金卡办“十一五”工作目标和建设事业IC卡发展要求,明确“十一五”期间建设事业IC卡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提出工作措施,推广IC卡的应用。

  (二)加大力度推进部政务信息化工作

  1、制定部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对部信息系统建设的立项、建设、监理、验收、运行维护各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技术要求,确保部政务信息系统在部统一的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上运行维护,为部政务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2、会同部办公厅、法规司、财务司、信息中心,完成部政务办事大厅基础建设工作,促进部政务公开工作。

  3、加强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网站)建设,根据政务办事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安全保障管理环境、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应用系统支撑信息共享平台和标准体系。

  4、研究启动部政务信息安全与保密等级划分工作,对已经建成的32个系统进行安全与保密等级划分,并实施分级管理。

  5、会同部办公厅、信息中心,推动部机关办公自动化,实现内外网分离,逐步实现机关内部公文流转无纸化。

  (三)推进信息化关键技术项目的立项与研究工作

  1、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验收。

  2、完成“十五”“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3、围绕“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主题,组织开展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建筑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等重点课题研究。有关研究内容争取列入国家科技计划。

  六、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发展

  (一)加大世行/全球环境基金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实施力度。围绕完善国家与地方政策、标准、技术体系,先期做好建筑节能与供热改革的基础性研究和案例分析,为推动该项目实现供热改革与节能两手抓的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现有示范城市的示范工作,扩大试点城市范围,结合不同地区特点,将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紧密结合选定新的示范城市,推动北方城市供热行业改革与建筑节能改造,在寒冷地区较大幅度地提高城市住宅建筑和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效率。

  (二)加快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技术及示范项目进度。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西部小城镇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能力。集成适合西部特点的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经济适用技术,研究制订技术政策与指南。通过示范总结成功经验,在西部地区,乃至部分中部地区进行推广。

  (三)启动中德合作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依托唐山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为我国既有建筑改造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探索适合国情的既有建筑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及时推广成功的经验,推动我国北方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四)推进中荷可持续示范项目。与荷兰住房部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建、示范工程实施、绿色建筑导则的制定、产业合作等问题进行沟通,落实项目资金支持、项目活动、项目进度,争取在今年全面启动。

  (五)启动联合国开发署中国终端能效项目。根据统一安排,完成招投标工作,组织建筑部分的实施,完善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结合试点城市,探索建立不同地区能耗统计制度,完善相应的地方节能工作体系。

  (六)推进世界银行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示范性项目的申请工作。积极配合财政部、发改委,充分利用环球基金赠款,开展《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示范性项目》的前期研究,并以前期研究为基础,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综合性地开展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示范项目。

  (七)积极争取中国西部城市资源节约与环境改善项目。根据商务部的要求,争取利用德国技术合作赠款,研究制订资源节约型城市策略,开展资源节约型城市示范,改善中国西部城市环境管理。在西部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城市,引入先进理念与技术体系,编制城市资源节约与环境改善战略规划,在示范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建筑生态效率提高、综合水管理、城市交通等子项目,提高公众意识,并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估与总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