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试行)

时间:2024-07-07 15:17:5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1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试行)

财政部


财政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试行)
财政部


1998年12月1日财政部发布财公字〔1998〕235号明令本文废止。


为了推动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工作深入开展,加强文教行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文字〔1995〕530号《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规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考核办法》规定的考核指标体系,确定财政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考核指标)二十九项。按性质分为政策性指标、结构性指标、收入管理指标、定额指标、周转金指标、辅助指标六大类。各类
考核指标的内容、计算公式、适用款项见附表。
二、考核分析报告报送要求
(一)各地于每年五月底之前报送上年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分析报告(附考核指标)。
(二)考核分析报告内容包括:
1.对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全面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
2.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3.省级财务主管部门和省级以下财政部门的效益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三、考核的依据和方法
(一)根据各地报送的年度文教行政经费财务决算说明、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分析报告,对各地加强文教行政财务管理成效、效益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考核;
(二)以各地报送的年度文教行政经费财务决算为依据,并对地区间存在的不可比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按我部下达的省考核指标,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对比;
(三)采用百分制量化计分办法,根据不同时期文教行政财务工作重点,对各项考核内容和指标确定分值。
四、考核的评比和奖励
为鼓励和促进效益考核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将对各地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情况在考核基础上进行评比,并每年对财务管理和经费综合使用效益较好的地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
五、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六、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
财政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项目表
------------------------------------------------------------
|序号| 项 目 名 称 | 计 算 公 式 | 适 用 款 项| 说 明 |
|--|------------|-----------------|--------|---------------|
| |一、政策性指标 | | | |
| |(一)经费增长速度比 |经费增长速度-同期财政收入增长速 | |财政收入是指本地区经常性财政 |
|1 | | |教育、科学事业费| |
| |同期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度 | |收入。 |
| |增减百分点 | | | |
|--|------------|-----------------|--------|---------------|
| |(二)经费增长速度比 | | | |
| | |经费增长速度-同期财政支出增长速 |教育、科学事业费|财政支出是指本地区经常性财政 |
|2 |同期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 | | |
| | |度 |行政管理费 |支出。 |
| |增减百分点 | | | |
|--|------------|-----------------|--------|---------------|
| |(三)中小学生均经费 | 本年生均经费 | | |
|3 | |(-------1)×100% |教育中、小学经费| |
| |增长速度(%) | 上年生均经费 | | |
|--|------------|-----------------|--------|---------------|
| |(四)中小学生均公用 | 本年生均公用经费 | | |
|4 | |(---------1)×100%|教育中、小学经费| |
| |经费增长速度(%) | 上年生均公用经费 | | |
|--|------------|-----------------|--------|---------------|
| |(五)行政管理费增长 | 本年银行支出数 | | |
|5 | |(--------1)×100% |行政管理费 | |
| |速度(%) | 上年银行支出数 | | |
------------------------------------------------------------
续表
------------------------------------------------------------
|序号| 项 目 名 称 | 计 算 公 式 | 适 用 款 项| 说 明 |
|--|------------|-----------------|--------|---------------|
| |二、结构性指标 | |教育、科学事业 | |
| | | 银行支出数 | |财政支出是指本地区经常性财政 |
|6 |(一)经费支出占财政 |-------×100% |费、行政管理费、| |
| | |同期财政支出数 | |支出。 |
| |支出的比重(%) | |公检法支出 | |
|--|------------|-----------------|--------|---------------|
| | | | |人员经费包括工资、补助工资、 |
| | | |教育、科学事业 | |
| |(二)人员经费占实际 |人员经费实际支出数 | |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 |
| | |---------×100% |费、行政管理费、| |
|7 |支出的比重(%) | 实际支出合计数 | |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人民助学 |
| | | |公检法支出 | |
| | | | |金。 |
|--|------------|-----------------|--------|---------------|

| |(三)中小学经费支出 | 中学 小学 民办教师 | | |
| | |( + + ) | | |
| | | 经费 经费 补助费 | | |
|8 |占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比 |------------ |教育事业费 | |
| | | 教育事业费 | | |
| |重(%) | ×100% | | |
|--|------------|-----------------|--------|---------------|
| |(四)基础研究经费支 | | | |
| | | 基础研究经费 | | |
|9 |出占自然科学事业费支 |-------×100% |自然科学事业费 | |
| | |自然科学事业费 | | |
| |出的比重(%) | | | |
|--|------------|-----------------|--------|---------------|
| |(五)图书馆购书费占 |图书馆购书费实际支出 | | |
|10| |----------×100% |图书馆经费 | |
| |经费支出的比重(%) |图书馆经费实际支出数 | | |
------------------------------------------------------------
续表
------------------------------------------------------------
|序号| 项 目 名 称 | 计 算 公 式 | 适 用 款 项| 说 明 |
|--|------------|-----------------|--------|---------------|
| |(六)公检法部门办案 |公检法部门办案费实际支出 | | |
| | |------------ | | |
| | | 公检法支出实际支出数 | | |
|11|费占公检法支出的比重 | |公检法支出 | |
| | | ×100% | | |
| |(%) | | | |
|--|------------|-----------------|--------|---------------|
| |三、收入管理指标 | |文化、教育、体 | |
| | |抵支收入数 | | |
|12|(一)全额单位收入抵 |-----×100% |育、广播电影电 | |
| | |纯收入数 | | |
| |支率(%) | |视、科学事业费 | |
|--|------------|-----------------|--------|---------------|
| | | |文化、体育、广 | |
| |(二)差额单位经费自 |业务收入+其他收入 | | |
|13| |---------×100% |播、电影电视、科| |
| | | 支出合计 | | |
| |给率(%) | |学事业费 | |
|--|------------|-----------------|--------|---------------|

| |(三)抵支收入支出占 | |文化、教育、体 | |
| | |抵支收入支出数 | | |
|14|实际支出数的比重 |-------×100% |育、广播电影电 | |
| | |经费实际支出数 | | |
| |(%) | |视、科学事业费 | |
|--|------------|-----------------|--------|---------------|
| |四、定额指标 | 实际支出数 | |实际支出数是指“工资”目职工开|
| | |----------- |行政管理费 | |
| | |“工资”目全年平均人数 | |支数,不包括人民助学金、离退 |
|15|(一)“工资”目职工年均| | | |
| | | ×10000 | |休人员费用、差额补助费。 |
| |支出(元/人) | | | |
------------------------------------------------------------
续表
------------------------------------------------------------
|序号| 项 目 名 称 | 计 算 公 式 | 适 用 款 项| 说 明 |
|--|------------|-----------------|--------|---------------|
| |(二)每校平均学生人 | | |高等、中等、中、小学校分别考 |
|16| |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 | |
| | |-------- |教育事业费 | |
| |数(人/校) | 年末学校机构数 | |核。 |
|--|------------|-----------------|--------|---------------|
| | | | |年末教职工总人数包括民办教 |
| |(三)教职工与学生的 |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 | |
|17| |-------- |教育事业费 |师;高等、中等、中、小学校分 |
| | |年末教职工总人数 | | |
| |比例(1:) | | |别考核。 |
|--|------------|-----------------|--------|---------------|
| |(四)专任教师与学生 | | |高等、中等、中、小学校分别考 |
|18| |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 | |
| | |-------- |教育事业费 | |
| |的比例(1:) |年末专任教师人数 | |核。 |
|--|------------|-----------------|--------|---------------|

| |(五)专任教师占教职 | | |高等、中等、中、小学校分别考 |
|19| |年末专任教师人数 | | |
| | |--------×100% |教育事业费 | |
| |工的比例(%) |年末教职工总人数 | |核。 |
|--|------------|-----------------|--------|---------------|
| |(六)中小学危房比例 | |教育部门中、小学| |
|20| |年末危房面积 | | |
| | |------×100% | | |
| |(%) |年末房屋面积 |经费 | |
|--|------------|-----------------|--------|---------------|
| |(七)平均每例计划生 | | | |
|21| | 手术减免经费实际支出数 | | |
| | |------------- |计划生育事业费 | |
| |育手术费(元/例) |手术减免经费开支的手术例数 | | |
|--|------------|-----------------|--------|---------------|
| |(八)科研人员占职工 |年末科学研究人员数 | | |
|22| |-----------×100% |科学事业费 | |
| | |年末科研单位职工总人数 | | |
| |总人数的比重(%) | | | |
------------------------------------------------------------
续表
------------------------------------------------------------
|序号| 项 目 名 称 | 计 算 公 式 | 适 用 款 项| 说 明 |
|--|------------|-----------------|--------|---------------|
| |(九)小汽车与职工的 |年末“工资”目人数 |行政管理费 | |
|23| |--------- | | |
| | | 年末小汽车数 | | |
| |比例(人/辆) | |公检法支出 | |
|--|------------|-----------------|--------|---------------|
| |(十)车均燃修费(元 | |行政管理费、公检| |
|24| |燃修费实际支出数 | | |
| | |-------- | | |
| |/辆) |年末机动车辆数 |法支出 | |
|--|------------|-----------------|--------|---------------|
| |五、周转金指标 | |文教、科学事业费| |
| | |当年实际回收数 | |考核各地借用财政部文教行政周 |
|25|(一)当年回收率 |-------×100% |行政管理费、公检| |
| | |当年应回收数 | |转金还款情况。 |
| |(%) | |法支出 | |
|--|------------|-----------------|--------|---------------|
| |六、辅助指标 |年末实际入学学生数 | | |
|26|(一)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教育事业费 | |
| |(%) | 年末学龄儿童数 | | |
|--|------------|-----------------|--------|---------------|

| |(二)科研成果转化率 |应用成果数 | | |
|27| |-----×100% |科学事业费 | |
| | | 成果数 | | |
| |(%) | | | |
|--|------------|-----------------|--------|---------------|
| | |当年破案数 | | |
|28|(三)破案率(%) |-----×100% |公安安全支出 | |
| | |当年立案数 | | |
|--|------------|-----------------|--------|---------------|
| | |年末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总册数 | | |
| |(四)每百人年均图书 |-------------- | | |
|29| | 所辖地区年末总人口数 | | |
| | | |文化事业费 | |
| |册数(册/百人) | ×100% | | |
------------------------------------------------------------



1995年9月26日

关于印发嘉兴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嘉兴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嘉政办发〔201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六届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一月五日


嘉兴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市级储备粮的管理,保证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结合嘉兴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嘉兴市市区(指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开发区,下同)内从事和参与市级储备粮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的市级储备粮,是指由市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嘉兴市市区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市级储备粮工作,落实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市级储备粮计划,根据当地粮食消费合理确定储备品种结构;落实储备粮所需的资金和仓储等设施;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
  第五条 市粮食局负责市级储备粮的行政管理,指导和协调下级粮食部门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市级储备粮的贷款利息、管理费用和轮换补贴(含轮换费用和轮换差价补贴)等财政补贴,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并负责对市级储备粮财政补贴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农发行嘉兴市分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安排市级储备粮所需贷款,并对发放的市级储备粮贷款实施信贷监督。
  第六条 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承储企业)具体承担市级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并对市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与储存安全负责。
  承储企业除承担储备粮正常轮换外,未经许可,不再开展其他粮食经营业务。
  当地出现农民余粮销售困难时,市政府可委托承储企业对当地农民余粮进行收购。
承储企业应当接受粮食、财政部门和农发行、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市级储备粮的管理应当按照“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的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并节约成本和费用。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骗取、挤占、截留、挪用市级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轮换补贴等财政补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市级储备粮的仓储设施,不得偷盗、哄抢或者损毁市级储备粮。市政府有关部门对破坏市级储备粮仓储设施,偷盗、哄抢或者损毁储备粮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查处。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市级储备粮以及市级储备粮仓储设施对外进行担保或者对外清偿债务。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市级储备粮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各级粮食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查处;举报事项不属本行政机关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处理;接受移送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移送的行政机关。

  第二章 市级储备粮计划和轮换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确保完成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储备粮储备计划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储备数量,并报省粮食、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市粮食局应当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市级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经批准的市级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由市粮食局会同市财政局和农发行嘉兴市分行下达给承储企业,由承储企业具体组织实施。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应当监督轮换计划的执行。
第十三条 承储企业应当根据粮食不同品种的安全库存期限,对市级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按照有利于保质、保量、保值,有利于优化储备粮结构和布局,有利于高抛低吸调控市场,有利于减少费用相对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确定晚粳稻储存年限2年,每年轮换不低于50%,早籼稻、小麦储存年限为2~3年,每年轮换不低于35%,确保储备粮质量。因气候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储存粮食品质下降,不宜再储存时,应当及时安排轮换。
  第十四条 除特殊情形外,市级储备粮的轮换补库应当在储备粮出库后5个月内完成。承储企业应当向粮食生产者直接订购补库粮源;如订购的补库粮源不足时,应当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或者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补库。
  轮换补库结束后,承储企业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对入库粮食质量进行鉴定。
  第十五条 轮换出库的市级储备粮,应当进行公开竞价销售,或者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销售。
  出库的储备粮储存时间超过国家规定年限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承储企业委托具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经鉴定确定为重度不宜存、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的储备粮,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流入口粮市场。
  第十六条 承储企业应当在轮换补库结束后15日内,将市级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报市粮食局和市财政局备案,并抄送农发行嘉兴市分行。
  第十七条 市级储备粮储备所需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承储企业应当在农发行嘉兴市分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

  第三章 市级储备粮的储存

  第十八条 市级储备粮应当按照“相对集中、调度便利、储存安全”的原则,逐步集中由市中心粮库存放。
  第十九条 承储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仓库容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仓库条件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具有与粮食储存要求、粮食仓型、粮食进出库方式、粮食种类、粮食储存周期等相适应的仓储设备;
  (三)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备粮质量检测仪器和场所,具备检测储备库温度、水分、害虫密度的条件;
  (四)具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粮食保管、检验、防治等管理和技术人员;
  (五)经营管理状况和信誉良好,并无严重违法经营记录。
  第二十条 承储企业在收购市级储备粮时,应当严格执行储备粮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保证入库粮食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承储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保证储备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鼓励承储企业应用先进储粮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粮油储存水平。
  第二十一条 承储企业应当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档案,严格执行市级储备粮储存情况定期检查和品质检测制度。发现储备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上报市粮食局。
  第二十二条 承储企业应当对市级储备粮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使用统一的账、表、卡及仓牌,及时、准确、完整填报各种储备粮统计报表,不得虚报、瞒报、漏报、拒报。
  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储备粮库存实物台账,做到储备粮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第二十三条 承储企业应当对市级储备粮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建立储备粮的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
  承储企业应当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在发生各种灾害危及储备粮安全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第二十四条 承储企业不得在储备粮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不得擅自串换品种、变更储存库点。
  第二十五条 承储企业依法被撤销、解散或者破产,以及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原因已不具备市级储备粮存储条件时,其储存的储备粮由市粮食局负责另行安排储存库点。
  第二十六条 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市级储备粮损失的,由市粮食局会同市财政局和农发行嘉兴市分行,及时予以审核,按有关规定报损。
  第二十七条 承储企业仓容不足或不具备储存某些储备品种条件时,经市粮食局、财政局同意,可以委托其他粮食企业代储。承储企业应当与代储企业签订代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事项,并对代储企业的代储业务进行严格监管。
  承储企业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代储合同报市粮食局和市财政局备案。
  本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适用于代储企业。

  第四章 市级储备粮的动用

  第二十八条 市粮食局应当完善市级储备粮的动用预警机制,加强对需要动用储备粮情况的监测,适时提出动用储备粮的建议。
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市级储备粮。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市级储备粮:
  (一)市区粮食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或者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需要动用市级储备粮;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动用市级储备粮;
  (三)市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动用市级储备粮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市级储备粮动用方案,由市粮食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动用方案应当包括所动用粮油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使用安排、运输保障等内容。
  市粮食局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市级储备粮动用方案下达动用命令,由市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具体组织实施。
  市级有关部门和储备粮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市级储备粮动用命令的执行,应当给予协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市级储备粮动用命令。
  第三十一条 市级储备粮的动用,报省粮食、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市粮食局和市财政局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市级储备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市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品种及储存安全情况和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对市级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对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查;
  (四)调阅市级储备粮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凭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监督检查人员在从事相关执法活动中,应当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廉洁自律。
  第三十三条 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市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品种、储存安全以及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违法情形的,应当责令承储(代储)企业立即予以纠正或者处理;承储(代储)企业存在不适合储存储备粮情况的,市粮食局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危及储存安全的重大问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第三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三十五条 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市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实施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 承储(代储)企业对粮食、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予以配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第三十七条 农发行嘉兴市分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市级储备粮贷款的信贷监管,承储企业应当予以配合,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粮食、财政部门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细则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及时报批和下达市级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的;
  (二)拒不组织实施或者擅自改变市级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拨付市级储备粮相关费用,造成储备粮不能落实或者影响储备粮安全的;
  (四)挤占、截留、挪用市级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轮换补贴等财政补贴的;
  (五)因监督管理不力,造成市级储备粮被擅自动用或者发生重大坏粮事故的;
  (六)发现市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存在问题不及时责令承储(代储)企业改正,或者发现危及储备粮储存安全的重大问题,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并按照规定报告的;
  (七)接到举报、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第三十九条 承储(代储)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市粮食局责令其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虚报、瞒报储备粮数量的;
  (二)在储备粮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
  (三)挪用和擅自动用、轮换储备粮的;
  (四)擅自串换储备粮品种和质量等级的;
  (五)骗取、挪用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轮换补贴等财政补贴的;
  (六)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的;
  (七)以储备粮或者储备粮仓储设施对外进行担保或者清偿债务的;
  (八)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已不具备储备粮存储条件,不及时上报有关情况造成储备粮损失的;
  (九)因管理不善或者应急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坏粮事故或者粮食重大损失的。
  第四十条 承储(代储)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市粮食局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入库的储备粮不符合质量等级和国家标准要求,或者不建立质量档案,或者出入库粮食未按照规定进行质量鉴定的;
  (二)对储备粮未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或者不按规定及时、准确报送储备粮统计报表和实物台账,或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
  (三)发现问题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大问题不及时报告或者隐瞒事实的。
  第四十一条 代储企业违反本细则有关规定,造成储备粮损失的,由委托储存的承储企业承担赔偿责任。承储企业可以按照代储合同的约定向代储企业追偿。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破坏储备粮仓储设施,偷盗、哄抢、损毁储备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造成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3年7月4日印发的《嘉兴市本级储备粮食管理办法(试行)》(嘉政办发〔2003〕85号)同时废止。


政府采购合同验收制度的逻辑关系
作者:谷辽海
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 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时间:2005年11月08日 09:26
  

  政府采购合同的验收是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对中标、成交供应商履行合同标的物情况的检查和审核,以鉴定供应商所提供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审验是否符合政府采购合同的要求和法定标准,是当事人分清法律责任、进行有效索赔、理赔的重要依据。

  众所周知,合同验收制度是合同成立后履行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政府采购合同还没有成立之前不可能存在验收。然而,我国的《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一条却颠倒了先后秩序,将验收制度规定在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前,安排在《政府采购合同》这章节之前,从而使法律条款和章节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和逻辑联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采购法》毕竟弥补了我国《招标投标法》在公共采购合同验收制度方面存在的缺位。现在,笔者就我国《政府采购法》验收制度本身进行一些具体分析。

  《政府采购法》在合同验收方面没有区分运动员和裁判员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法律,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组织对供应商进行履约验收。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工作。验收方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我国政府采购法关于采购合同验收制度的所有法律规定,其中,我们看不到采购人员和验收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倘若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串通一气,给采购人提供质次价高的货物、服务和工程,或者对采购合同的标的物进行调“包”,将不为任何人所知,受到损害的将是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其后果也就不堪设想。为避免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黑箱操作,非常有必要建立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监督制度。

  国际上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有非常严格的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制度,都设有专门的章节或实施细则,明确验收主体、验收标准、验收程序等内容,以规范公共采购合同的验收行为,要求必须具有公正的第三方验收程序规则,要求主要验收人员不得为原先的采购人员,以避免串谋。然而,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验收可以由采购人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进行,也可以由采购人自己进行,法律没有规定验收过程中利害关系人必须回避。而采购代理机构也就是招标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前者生存法则就是获取更大的利润,不可能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私利。后者虽然与前者截然不同,但也不可避免会存在着采购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据笔者了解,实践中的验收工作也通常是由原先的采购人员或采购代理机构进行。但是,更多的还是由采购人员自己进行,没有中立的第三者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接收、查验制度。

  现行法律对采购合同验收责任不明确。招标公司通常将大笔的采购业务承揽到手后,只负责代理授标之前的采购工作,赚取名目繁多的代理费用之后,一般来说,也就不再管政府采购合同标的物是否严格按采购合同交付。而政府采购中心与采购人之间往往也不签订具体的采购代理合同、授权委托书,完成了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前的程序工作后,基本上也就不管采购合同履行情况。因此,采购人与采购代理机构之间在验收问题上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在实践中普遍存在。

  现行法律未明确财政部门对合同验收争议享有主管权。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也可以向财政部门提出投诉。从法律规定的内容来看,财政部门只负责处理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前供、采双方之间所发生的争议。采购合同正式签署后,现行法律已经明确排除了财政部门对争议的行政主管权。在此情况下,合同履约纠纷不应该由行政主体受理。然而,实践中财政部门处理的案件比比皆是。例如,2004年8月,广西金展电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参加了南宁市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购的DELL电脑的投标,并被确定为中标人。但该公司所提供的货物中有部分零部件非戴尔公司原产即不符合出厂标准而戴尔公司也不负责保修。为此,南宁市政府采购管理处2004年10月28日对这起采购人投诉供应商的案件作出违约罚款和没收保证金的处理决定。笔者认为,当地的政府采购主管机关显然是违反了我国法律对行政主管权、行政处罚权等责任法定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采购人或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在接收采购合同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时,应该及时对合同标的物进行检查和审核。这对于采购人来说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项义务。世界各国的公共采购法律一般都明确规定,采购人有权对标的物进行验收,与此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制度。如果发现标的物与采购合同不符,采购人就要查明不符的原因,并根据不符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济措施。由于现行法律规定政府采购合同为民事合同,适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因此,书面的政府采购合同签订后,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财政部门对于这一类争议就不再享有行政主管权和行政处理权,更没有行政处罚权力。合同履行过程中因采购人拒绝对供应商提供的采购对象进行验收而引发的争议,严格上来说,是属于政府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民事纠纷,而非行政争议。故行政主体受理和处理这样的案件目前还是存在着法律障碍,有待于我国政府采购的立法机关今后做出明确的法律规范。(25)
(注:本文作者谷辽海为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