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14:14:4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0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发[2003]251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现就有关人民币贷款利率及计结息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关于人民币贷款计息和结息问题。人民币各项贷款(不合个人住房贷款)的计息和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二、关于在合同期内贷款利率的调整问题。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利率由原来的一年一定,改为由借贷双方按商业原则确定,可在合同期间按月、按季、按年调整,也可采用固定利率的确定方式。

  5年期以上档次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参照人民银行公布的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自主确定。

  三、关于罚息利率问题。逾期贷款(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还款的借款)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五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50%-100%。

  对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从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清偿本息为止。对不能按时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四、对2004年1月1日(含2004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的贷款按本通知执行。对2004年1月1日以前发放的未到期贷款仍按原借款合同执行,但经借贷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也可执行本通知。

  五、本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人民银行发布的有关人民币贷款利率的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中国人民银行

二OO三年十二月十日

安徽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46号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提高预算外资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预算外资金,是指我省各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和有财务收支活动的社会团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的规定,收取、提留或集中安排使用,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具体管理范围和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财政部门是管理预算外资金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计划、监察、物价、银行等部门应当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审计机关负责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四条 预算外资金按照集中管理与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先收后支、量入为出、专款专用。
第五条 各种预算外资金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收取、提留和使用。确需新增项目、调整收费标准和收支范围的,应按管理权限和审批权限报批。
第六条 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已存入财政专户的资金,其所有权、使用权和资金性质不变,并按照国家规定计付利息。
第七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设预算外资金帐户,应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开设预算外资金帐户。
第八条 专户储存单位在银行开设的收入户除定期划转财政专户外,不得办理支出业务;支出户除财政专户划转资金外,不得办理收入业务。
第九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收费单位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
第十条 预算外各种专项基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不得自行设置。
第十一条 专户储存单位使用预算外资金,凡符合规定用途的,财政部门应及时审批核拨,确保随用随支。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用于抵顶财政预算拨款的部分,应纳入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与财政拨款统筹安排,统一使用。
第十三条 用预算外资金进行自筹基本建设的,必须存入建设银行自筹基建财政专户,经财政部门审查后,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四条 用预算外资金购买专控商品,应按规定办理专控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 预算外资金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开支的,必须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提取,发放。
第十六条 在保证专户储存单位正常用款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可运用财政专户储存的间歇资金进行有偿周转使用,对专户储存单位应优先支持。但不得用于开办金融机构、开发公司和基本建设投资。
第十七条 有预算外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决算和报表。除全省统收统支的预算外资金外,各地的年度预算外资收支计划、决算,由同级财政部门连同其他预算外资金一并审核汇总,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逐级上
报。
第十八条 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科目和会计制度,按财政部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因故撤销,其预算外资金划转同级财政部门代管,不得私分、转移、隐匿。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其所在单位应给予表彰、奖励:
(一)依法组织预算外收入,用于发展经济建设或其他事来,成绩显著的;
(二)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
(三)检举、查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违法行为,作出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由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或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事实和情节,责令予以纠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罚款;对其行政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本人三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并可建议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擅自增设预算外资金项目的;
(二)擅自改变预算外资金收取范围、提留标准和比例的;
(三)在多个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帐户,逃避财政监督的;
(四)转移、隐匿、坐支预算外资金,不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的;
(五)未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而收费的;
(六)用预算外资金进行自筹基本建设,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
(七)用预算外资金购买专控商品,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八)擅自扩大预算外资金开支范围,滥发奖金、补贴、津贴、实物的。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
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8月11日

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设部


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质[2008]4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要求,为做好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在2007年开展的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排查治理各类隐患,狠抓隐患整改工作,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安全生产事故,为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二、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二)排查治理内容:在2007年开展的预防各类坍塌和高处坠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全面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包括:

  1、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特别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

  3、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4、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方案的制定、论证和执行落实;

  5、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6、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及有关物资、设备配备和维护;

  7、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和班组的安全检查和整改落实;

  8、事故报告和处理,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追究和处理等。

  (三)排查治理方式: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

  1、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建筑安全治理重点结合起来,解决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坚持与日常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严格建筑安全生产许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3、坚持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治理重点

  以防范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和规范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为重点,主要内容为:

  (一)脚手架工程的搭设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验收及使用等情况;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验收等情况;

  (二)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验收、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

  (三)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查验、使用情况。

  依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建筑施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号)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查和整改。

  四、重点时段

  第一时段(2008年2月至4月):要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建筑安全生产,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及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研究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做好部署和落实工作。

  第二时段(5月至9月):要围绕汛期安全和北京“奥运会”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筑企业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在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要集中组织好宣传教育活动,突出“隐患治理,防范事故”的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自查整改工作。各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及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要加强监督和指导。

  第三时段(10月至12月):要针对第四季度赶工期、抢任务现象增多和进入冬季的建筑施工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防范遏制建筑安全生产事故。要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重点地区(城市)或直属企业、重点工程组织开展督查、抽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消除、处理。

  11月下旬,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及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要对本地区、本企业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总结报告,报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保障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等活动的重要意义,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起来,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

  (二)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工作方案部署和落实到实处,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要果断采取处罚措施。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疏漏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及时消除隐患。注意发挥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四)完善制度,巩固成果。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建筑企业和有关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坚持进行回头看,反复抓,抓反复,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巩固治理成果。

  (五)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和引导企业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对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要坚持抓典型,用典型经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广泛进行安全生产宣传。要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强化舆论和群众监督。

  (六)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按时报送有关信息、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了解和掌握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进展情况,分析和掌握形势,指导和推动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更好地督促指导各地做好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各地开展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建设部将组织开展全国建筑安全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请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及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明确1名同志作为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暨全国建筑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联络员(建筑安全联络员可兼任)。于2008年3月6日前将联络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等报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八年二月二十六日